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大立科技
- 企业英文名: ZHE JIANG DALI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庞惠民
- 上市代码: 002214.SZ
- 注册资本: 59923.793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8-02-18
- 大股东: 庞惠民
- 持股比例: 26.73%
- 董秘: 范奇
- 董秘电话: 0571-86695638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芹、李江东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
- 概念板块: 电子元件 浙江板块 富时罗素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机器人概念 传感器 军民融合 国产芯片 壳资源 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无人机 国家安防 智能机器 长江三角 物联网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1-07-19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7308931541
- 法定代表人: 庞惠民
- 董事长: 庞惠民
- 电话: 0571-86695638
- 传真: 0571-86695649
- 企业官网: www.dali-tech.com
- 企业邮箱: dali5625@dali-tech.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39号
- 邮编: 310053
- 主营业务: 红外及光电类产品和巡检机器人类产品两大领域
- 经营范围: 机电设备、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工程、电子产品、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的投资开发及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机电设备(不含汽车)、电子产品、集成电路、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计算机及软件的生产、销售(凭环保审批意见生产);计算机网络工程安装;机器人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租赁及技术服务;物业服务;经营进出口业务。
- 企业简介: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2001年完成改制,2008年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214)。大立科技是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成像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惯性导航光电产品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少数技术自主可控、完全知识产权、独立研发;从生产热成像核心器件、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制造,并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制造商之一。公司先后承担了“核高基”、“重大科学仪器”等多项国家级科研专项。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石化、民用消费等领域,设有杭州、上海和北京三个技术研发中心,是国内唯一实现量产双技术路线(非晶硅与氧化钒)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的红外企业。大立科技基于“努力成为全球著名光电产品供应商”的发展愿景,赓续成熟的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以“技术让用户放心,服务让用户满意”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结合自身对光电应用技术的不断探索,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显著实效的行业解决方案。
- 商业规划: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下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收益回报。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红外及光电类产品和巡检机器人类产品两大领域。(1)红外及光电类产品行业红外热成像技术最早运用在国防领域,拥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主要用于昼夜观察、跟踪制导、预警对抗等方面,在装备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我国国防领域的应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红外装备市场迎来快速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处在大力追赶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巨大。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国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已日趋成熟,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厂商已实现自主可控、批量生产,改变了成本和价格长期制约应用的行业格局,红外成像产品的成本及价格不断下降。在民用市场方面,红外成像产品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工业和电力监测、个人消费、辅助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规模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巡检机器人行业巡检机器人是融合定位、导航、避障、场景感知、AI图像识别等技术,专为复杂环境下的巡检工作而设计的,其基本功能为移动监测平台,属于监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监测设备,可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的监测工作,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规避设备运行隐患,提高工作效率和巡检质量,可广泛用于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红外热成像相关核心芯片、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全产业链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红外产品供应商之一。公司基于“成为全球著名光电产品供应商”的发展愿景,赓续成熟的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以“技术让用户放心,服务让用户满意”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结合自身对光电应用技术的不断探索,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显著实效的行业解决方案。(二)主要业务在国家鼓励“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在业务收入不及预期的压力下,坚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加快创新步伐和团队建设,有力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为迎接市场复苏做好准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严格执行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积极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原因是,装备类产品采购计划延期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业务收入不及预期;同时,公司的运营成本上涨,尤其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导致公司利润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6.43万元,同比下降45.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651.32万元,同比下降78.16%。公司具体落实工作如下:(1)持续技术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8,272.04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0.82%,增长6.19%。研发项目的持续投入,将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民用、装备等市场都具备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民用领域,相对高昂的价格限制了民品的普及和应用,在需求和技术推动的双重牵引下,主要围绕提高产品性价比、降低最终用户使用成本等方向发展;在装备领域,对高分辨率红外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主要围绕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公司为拓展市场空间和提升利润水平,着力在系统级产品领域进行重点投入。(2)持续巩固芯片优势公司在多年非晶硅技术路线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工艺创新,自主研制成功氧化钒探测器并实现量产,氧化钒探测器现已大批量应用在公司观察类热像仪产品上投放市场。公司实现了国内唯一“非晶硅”和“氧化钒”双技术路线均量产,实现了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定位上的高-低搭配。2020年12月,公司中标电子元器件领域工程研制项目,为非制冷红外科研领域高分辨率技术方向。本次独立中标项目课题,是公司继“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独立承担“核高基”专项任务后,第三次独立承担电子元器件领域科研重大专项,接续了“核高基”专项非制冷红外科研领域的技术方向。截至报告期内,公司已累计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工程研制”项目资金1,814万元。项目现正按计划开展工作。2021年6月,公司承担的某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改造类项目获得政府补助资金5,000.00万元。该项目技术来源于公司前期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科研成果,通过新增半导体工艺类设备和测试封装类设备进行工艺升级和产能提升,计划提升公司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工艺水平和产能规模。项目现正按计划开展工作。2023年1月,公司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某部2022年电子元器件研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启动资金320.00万元,该项目是公司继连续多年承担非晶硅技术路线重大专项后,首次承担氧化钒技术路线相关研制任务,标志着公司在氧化钒技术路线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认可。项目现正按计划开展工作。公司持续推进晶圆级封装产品产业化,合格率持续提升,封装成本不断降低,努力推进红外产品进入家庭应用。(3)民用产品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技术路线在红外测温领域的独特优势,不断巩固电力和工业测温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集成度,继续重点开发电网全息感知平台和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利用新量产氧化钒技术路线产品,重点投入个人消费、辅助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电力和工业测温领域,公司不断优化红外温度监控系统产品,为各类温度监控场景提供解决方案。电力行业是公司民品的传统优势市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碳能源的号召,针对太阳能、风能及其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特点,开发了“智能电网设备状态全息感知平台”可实时、准确监控电站各类安全状态,实现构建智能电站。巡检机器人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建设,产品不断取得新突破。公司整合在红外监控、光电惯导、AI图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成功研发多型巡检机器人,成功开拓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交通和特种行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产品赛道,打造以巡检机器人为平台的新的业务增长点。个人消费领域,公司结合户外狩猎、旅游消费时尚,积极推出多款户外红外望远镜,可广泛用于户外狩猎、探险旅游、搜索救援等场景,为户外旅游提供新乐趣;面向家庭应用,推出了千元级的手机红外热像测温仪,可用于居家检测、暖通检修、隐私安全等场景,推进红外产品家用工具化。辅助驾驶领域,公司推出多型宽视场、多光融合的车载辅助驾驶新品,已成功进入多品牌车载前装市场;同时利用在辅助驾驶领域的多年积累,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低成本视觉感知方案,为“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规模化应用提供可能。公司还努力开拓民品海外市场,建立了专门的海外子品牌,积极参加相关海外展会,扩大品牌知名度,通过多种业务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出海”新突破。(4)型号装备领域公司积极投身协同创新的国家战略,坚持立足于光电领域拓展业务,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紧密跟踪国际先进光电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参与装备科研项目竞标,并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实现在研项目保持稳定增长,产品不断拓展在各类装备中的应用,为公司在装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5月,公司收到某一客户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3,547.53万元。这是继2023年12月,公司与另一客户签订总金额2,341.71万元装备订购合同后,该类产品再次实现采购,验证了公司在光电装备领域产品升级换代的新突破,将对公司2024年及以后年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产生积极影响。2024年7月,公司收到中电商务(北京)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认公司为“某型光电系统研制项目”中标人,本次某型光电系统研制项目中标验证了公司在光电系统装备领域产业升级的成功突破,将有效提升公司装备业务的发展空间。(5)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进展公司于2021年3月发行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进展顺利。本次非公开发行将有利于公司提高在红外产品上的规模效应并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进而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于2024年4月25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其他募投项目及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同意公司对“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进行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其他未完成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同意部分募投项目-年产30万只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和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建的“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为光电吊舱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产业化支持。该产品是公司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将使公司在机载装备领域由目前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升级为分系统供应商,有效提升公司装备业务的发展空间。截至期末本次募集资金总体投资进度为87.58%。(6)常态化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同时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有效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公司于2022年开始启动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的常态化实施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增强公司竞争力,并通过制度机制的牵引,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提升和巩固公司法制化的治理水平,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5月26日,公司启动了新一期的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拟在前次回购基础上,继续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本次回购的股份也将用于对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4年5月25日,公司本次回购股份期限已届满,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累计回购股份数量4,208,500股。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庞惠民 | 160,159,085 | 26.73% |
2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 | 10,535,003 | 10.54% |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7,284,388 | 1.22% |
4 | 章佳欢 | 7,025,580 | 1.17% |
5 | 海南优众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优众纳阿甘-红牛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7,013,440 | 1.17% |
6 | 郭坚强 | 6,240,665 | 1.04% |
7 | 陈正刚 | 5,814,560 | 0.97% |
8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5,718,160 | 0.95% |
9 | 彭国华 | 5,130,000 | 0.86% |
10 |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 | 4,880,000 | 0.81%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