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常熟银行
- 企业英文名: Jiangsu Changshu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601128.SH
- 注册资本: 301498.587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09-30
- 大股东: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9.01%
- 董秘: 唐志锋
- 董秘电话: 0512-51601128
- 所属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曾浩、胡本竞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苏州)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江苏省常熟市新世纪大道58号
- 概念板块: 银行 破净股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基金重仓 转债标的 社保重仓 京东金融 互联金融 参股银行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1-12-03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251448088B
- 法定代表人: 薛文
- 董事长: 薛文
- 电话: 0512-51601128
- 传真: 0512-52962000
- 企业官网: www.csrcbank.com
- 企业邮箱: 601128@csrcbank.com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常熟市新世纪大道58号
- 邮编: 215500
- 主营业务: 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村镇银行业务
- 经营范围: 许可事项:银行业务;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熟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于2001年11月28日,是全国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2016年9月30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1128)。秉承“敢闯、敢试、敢为”的探索精神,在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首批改制成立,率先引进国有大行交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参股7家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组建事业部制的小微贷款专营机构,打造专业化、可复制、业内领先的微贷核心技术,服务贷款客户超43万户。全部贷款中,超六成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超七成的信贷资金投向涉农领域,近八成的信贷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受益于差异化市场定位,微贷特色银行受投资者青睐,股票估值水平跻身行业前列,在上市农商行中首家发行可转债并成功转股。连续六年蝉联“陀螺”评价体系县域农商行第一,连续六年获评上交所信息披露评价A级。立足普惠金融探索与实践,依托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复制推广“常农商微贷模式”。2019年9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发起设立全国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集约化管理云南、湖北、江苏、河南、海南、广东六省的32家兴福村镇银行。常熟银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六年跻身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500强,2024年排名第385位,“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第76位。展望未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常熟农商银行将不忘“支农支小”初心,牢记“普惠金融、责任银行”使命,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上市农商银行!
- 商业规划: 一、业务情况零售银行业务本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立足“三农两小”定位不动摇,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持续推进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各类零售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存款业务方面,本行深耕镇村网格,提升金融覆盖面和可得性,以“铁脚板+大数据+网格化”强化客群管理,实施精准营销;创新社区管家服务模式,以便民、利民、惠民的非金融服务打通邻里关系;创建特色支行,沙家浜支行获评全国“农信机构百佳特色支行”、“苏城五大主题网点”,总行营业部获评“苏城十大特色网点”。截至报告期末,个人存款2039.79亿元,增幅17.93%。贷款业务方面,本行持续推进做小做散战略,重点聚焦小本生意客群,加大经营性信保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优化零售资产结构;推动线下网格化与线上大运营相结合,线下做深做透网格服务,提升走访质效,线上加强社群私域运营,建立情感连接,提供温情服务;完善智能催收系统、智能贷后监测系统,推进智慧风控体系建设。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1349.43亿元,占总贷款之比56.03%。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934.27亿元,占个人贷款之比69.23%,贷款户数31.04万户,占比55.33%;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信保类贷款余额491.89亿元,占比52.65%。贵金属业务方面,本行布局贵金属线上商城、打金换购、企业销售、银银合作、积存金五大赛道,线下定期举办贵金属展销会,打造贵金属特色网点,为客户提供贴心、便捷的非金融服务体验,提升了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贵金属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网络金融方面,本行积极推进电子银行渠道全面数字化转型,助力用户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加快推进“智慧+”场景建设,覆盖社区、物业、学校、食堂、驾校等多种场景,落地3家“海棠红·幸福里”共享食堂,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服务;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实现数字人民币智能医疗全场景服务,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支付场景,打造数字人民币文旅示范基地,实现数字人民币贷款全流程线上化办理。公司银行业务本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乡村振兴建设,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公司业务方面,本行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绿色企业、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和客户管理精细化。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打造“常赢链”服务体系,依托核心企业,畅通供应链上下游资金渠道。打造“常银生意”平台,提供企业管家服务,增强客户粘性,赋能业务价值;打造主题品牌活动,建立企业客户全旅程积分活动服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存款余额550.96亿元,增幅4.77%;企业贷款余额898.50亿元,增幅16.11%。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本行突破传统信贷业务界限,发挥渠道资源优势,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股权融资、撮合、招商等综合化支持。打造直租、回租、信托、保理、保债、股权等多元化撮合产品矩阵,累计撮合落地规模超过160亿元,实体企业客户撮合和直租撮合落地数较往年显著提升。积极践行科技金融大文章,聚焦“首创+首贷”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建立“以首贷为特色、纵贯全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动态匹配客户需求。票据业务方面,本行围绕服务三农、小微、实体经济定位,积极探索票据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场景化服务体系和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模式,做深做大客户基础,提升票据业务服务质效,票据贴现量首超1000亿元。推出收票立贴、绿票贴等产品,开展多场票据主题及联名直播,为企业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和智能的票据融资服务。报告期内,服务贴现企业客户超6000户,同比增长22%,荣获上海票据交易所“优秀综合业务机构”、“优秀专项业务机构—承兑业务类”等奖项。国际业务方面,本行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外汇服务团队,提供全链路外汇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场景金融,创新“链易证”产品,在电费缴纳、燃气费支付、原材料供应等供应链场景助力下游客户开立国内证支付融资。注重做大客户群体,外汇新开户同比增47%,活跃客户数同比增26%;注重产品组合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使用产品的客户覆盖率达43%。金融市场与财富管理业务本行各类金融市场业务持续稳步发展。灵活优化本币资产配置,实现票息价差双增;精准捕捉外汇市场机会,外汇业务降本增效显著。金融市场业务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荣获上海清算所“债券代理清算业务优秀参与机构”、济安金信“2024权益类理财管理奖”等奖项。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专业化财富管理团队,为客户提供包括理财、保险、贵金属、基金、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在内的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助力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2024年荣获“卓越财富服务能力银行”金誉奖、2024Wind星选理财师年度评选“杰出机构奖”等奖项。理财业务方面,本行打造“常银精选”标志性品牌,通过严格的筛选流程和卓越的专业能力,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优质理财产品。报告期末,代销理财规模49.54亿元,同比翻番。保险业务方面,本行优化保险布局,完善资产组合配置,持续提供稳健优质的保险产品。报告期末,代销保险规模3.25亿元,同比增长91.18%。私人银行业务方面,本行打造以疗养游、文化之旅、子女教育、亲子活动为主题的精品活动,提供美食、养生、投资、旅游等六大主题权益服务。报告期末,私行客户总资产264.4亿元,私行客户3803人,同比增长12.25%。金融科技报告期内本行紧紧围绕全行新三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以服务客户、一线及业务发展为主线,依托特色文化及市场化运营体系,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常银科技”优势品牌,持续提升金融科技生产力与竞争力。科技基础进一步完善。完成燕谷数据中心应用迁移,为本行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持。成功通过国际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3级认证,成为全国首家同时覆盖敏捷和传统两种测试模式的县域农商行,标志着本行在软件测试和质量管理领域达到了同业先进水平。业技融合进一步深化。构建六大业技融合研发团队,快速响应业务发展数字化需求,建立健全敏捷研发机制,提升研发质效;加强生态化场景建设,上线智慧食堂、智慧工会、智慧物业、智慧园区等七大智慧平台,打造个性化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客户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自主可控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HELP开发平台,并作为省级研发平台向全省农信机构推广;完成海南文昌、海南琼海、江苏赣榆三家村镇银行收购项目系统迁移和建设,为进一步深化村镇银行改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战略举措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金融服务生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行业挑战和经济周期性变化。(一)积极在推动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拓展发展空间当前,村镇银行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本行是全国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在推进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方面胸怀政治担当、具有先发优势。2022年至今,共成功吸收兼并体系外村镇银行5家。报告期内,完成江苏镇江丹徒村镇银行“村改支”。通过参与村镇银行吸收兼并,有利于本行深化江苏省内分支机构布局、推动以地级市为单元集约化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空间与后劲。与此同时,本行稳妥推进体系内村镇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期内,完成湖北宜昌地区4家兴福体系村镇银行的“四合一”整合工作。通过整合,发挥综合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本行将继续积极稳妥地参与村镇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锤炼与打造一支熟稔并购政策与实操经验的并购队伍,将后续外延式并购储能蓄力。(二)积极探索常银微创投与金融联合招商模式为积极践行科技金融发展理念,本行基于自身“常银微金”的小微金融经营优势,从中小银行经营实际出发,确立了“常银微创投”科技金融战略。以“首创首贷首投”为鲜明特色,聚焦“技术首创性”初创客群、筑牢“首贷服务行”主要阵地,引入首投资金,重点服务早、小、“三高(高科技、高毛利、高增长)”型初早期科创企业及创新创业人才。为此,本行打造了由“1+3+N”人才队伍和“六个单列”共同构成的组织推动体系,叠加由政府部门+股权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科创服务中介+产业链上下游组成的五位一体科创生态体系、“以首贷为特色、纵贯全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多项服务动态匹配的客户培育体系、聚焦苏南产业特色的行业研究体系的“常银微创投”五大实施推动体系。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1920户,贷款余额122亿元,其中271户为具有资本市场高成长潜力的初早期科创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部分已获市场化创投机构的投资,其中超过50%企业为本行首贷银行。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而招商引资也是当前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本行积极发挥丰富的同业资源、大量的个人及企业客户资源、专业的科创金融技能等优势,与地方政府紧密联动,共同开展政银联合招商。报告期内,累计向分支机构所在地方政府推荐招商引资项目超过80个,已落地招商项目超过10个,被常熟市政府命名为“科创企业联合招商基地”。实施常银微创投科技金融战略将有助于优化本行客群结构,也是针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的应对之策,更是新时代小微金融应有的全新内涵。未来,本行将坚持在科技金融“首贷覆盖面、金融普及率”方面持续深耕,积极申请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带动一批复合型人才就业、扶持一批创新型人才创业、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兴业,为科技强国贡献常银力量。(三)积极构建利润多元化体系和可持续增长新路径公司在传统性、支撑性业务上做深做透,深化打造零售、小微、普惠、公司、国际、投行、票据、固收、交易、资管等十大营收中心,有效支撑营收增长;公司在增长性、创新性业务上多头并进,重点聚焦细分领域客群,创新设立二十四个增长中心,跨部门跨机构组建协同团队,优化资源配置,探寻新的增长路径。公司将金融服务融入具体的商业化、便民化服务场景中,将客户需求与金融服务紧密结合,创新推出园区好帮手、财资好帮手、商协好帮手等“好帮手”系列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园区管理、财资管理、商协管理等数字化方案;创新推出智慧医疗、智慧学校、智慧物业、智慧食堂等“智慧+”系列场景,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公司拥抱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新媒体及线上运营模式,建立“手机银行+常银生活+常银生意”线上化渠道,打造企业公众号、视频号等多媒体运营矩阵,打造员工个人IP,全账号全渠道粉丝数超过300万人。组建云销团队,探索企业微信线上运营模式,企业微信用户数超过100万人,认证用户超50万人。(四)积极布局AI在行业的运用加快向数智化转型作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本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指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驱动智慧银行体系建设,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本行科技秉持"科技让普惠金融更有温度"理念,深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模型等领域专业能力,构建起涵盖基础研究、场景开发、系统运维等的AI创新体系,组建算法工程师、业务专家组成的跨部门协同团队,推动AI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落地实践,为用户带来便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极致产品体验。通过私有化部署Qwen、DeepSeek等,本行构建起安全可控的AI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深化行业应用,基于大模型能力,上线知识助手、代码助手、出题助手等,赋能敏捷研发、精准营销、智能培训等智能应用场景;基于图计算能力,深化知识图谱系统服务,深度赋能营销线索挖掘;基于语音语义能力,升级智能外呼、智能客服、智能数字人平台,赋能业务运营提质增效;基于图像处理能力,优化OCR识别应用,提高图像比对精准度;同时通过外部引智,与华为、阿里云等头部科技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建金融创新实验室,共推大模型等AI前沿技术落地。站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历史节点,本行将持续深化AI技术应用,重点将在营销、风控及内部流程优化等方向发力,以科技力量践行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三、荣誉与奖项四、主要经营情况经营效益持续提升。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9.09亿元,增幅10.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3亿元,增幅16.20%;总资产收益率(ROA)1.16%,同比提升0.0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14.15%,同比提升0.46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36.62%,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净利差2.71%,保持行业较好水平。规模体量稳步增长。报告期末,集团总资产达3,665.82亿元,增幅9.61%;总存款2,865.46亿元,增幅15.57%;总贷款2,408.62亿元,增幅8.28%,其中,个人贷款占总贷款之比56.03%,个人经营贷款占总贷款之比38.80%。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10.59亿元,增幅8.36%;贷款户数20.76万户,增幅10.28%,普惠小微特色鲜明。客户基础持续巩固。报告期末,集团贷款户数56.1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92万户,增速7.52%,其中,1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52.77万户,占比94.06%;个人经营性贷款户数31.04万户,占比55.33%。集团户均贷款42.93万元,做小做散坚定不移。资产质量总体平稳。报告期末,集团贷款不良率0.77%,其中企业贷款不良率0.65%;集团拨备覆盖率500.51%;均保持行业较好水平。村镇银行稳健发展。报告期末,村镇银行总资产624.28亿元,增幅17.88%;总存款536.12亿元,增幅21.92%;总贷款436.11亿元,增幅4.81%;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1.05%;拨备覆盖率317.34%。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