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南京熊猫
- 企业英文名: Nanjing Panda Electronics Company Limite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775.SH
- 注册资本: 91383.8529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6-11-18
- 大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6.6%
- 董秘: 王栋栋
- 董秘电话: 025-84801144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龚荣华、韩士民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黄乾亨黄英豪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经天路7号
- 概念板块: 通信设备 江苏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沪股通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预亏预减 AH股 机器人概念 央企改革 工业互联 人脑工程 无人机 央国企改革 智能机器 北斗导航 智慧城市 长江三角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1992-04-29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100134974572K
- 法定代表人: 胡回春
- 董事长: 夏德传
- 电话: 025-84801144
- 传真: 025-84820729
- 企业官网: www.panda.cn
- 企业邮箱: dms@panda.cn
- 办公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经天路7号
- 邮编: 210033
- 主营业务: 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
- 经营范围: 开发、制造、销售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塑料制品;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设备;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金融、税控设备;电源产品;模具;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系统集成;物业管理;并从事上述经营业务的售后、技术服务等业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 企业简介: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1992年4月由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摇篮的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设立,是我国电子行业的骨干企业。1996年5月和11月,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公司以现代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服务型电子制造为三大主营业务。在现代数字城市业务领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发展以智慧交通为核心,包括平安城市、数字园区等在内的现代数字城市业务集群;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致力于提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和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整体规划,打造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创新与成长;在服务型电子制造领域,通过智能化、柔性化和精益化管理,为国内外品牌厂商提供3C、新型显示模组组件、白电组件、汽车电子、通信设备及其它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电子制造服务。公司拥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管理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7个省级研发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公司与瑞典爱立信合资成立了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公司承担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苏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是国家工商局公示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江苏省优秀企业。公司所属主要子企业均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软件企业。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围绕“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狠抓市场开拓、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管理提升等多项工作,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人民币264,588.50万元,利润总额人民币-12,462.20万元,净利润人民币-14,143.28万元。2024年,公司市场开拓稳步增长。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聚焦轨道交通AFC系统深耕发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海外市场及路面交通新突破,中标、签约项目达40个,金额超6亿元。在平安城市领域,公司着力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中标低轨卫星互联网测试终端、模拟终端、地面验证等5个项目;全年在卫星通信终端、北斗守时授时、自组网终端等业务领域新签订单近30个,金额近1亿元;公司努力稳固、积极发展特种电源客户群,在双向逆变新能源领域,全年新签订单超8,000万元;公司中标27个智能化工程项目、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等智慧系统项目,中标、签约金额约3.7亿元。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集中力量推广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和核心产品,成功拓展海外市场项目;在玻璃线、新能源、液流电池储能等业务领域,全年签约33个智能工厂、智慧仓储等项目,合同金额超1亿元。在电子制造服务领域,公司加快推进汽车电子、白色家电业务规模化发展,汽车电子业务全年完成2.8亿元销售额,较去年增长71%;白色家电业务全年完成9,000万元销售额,较去年增长10%。2024年,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公司科技投入金额约2.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9.9%。公司承担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专项《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点行业生产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动态重构的装备制造企业智能运营决策关键技术》两个专项通过2024年度中期检查。公司6项科研成果通过中国电子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3项。2024全年申请专利92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4项;授权专利6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0件。2024年,公司持续推动深化改革工作。公司以资源协同、合力发展为目标,启动通信科技公司与内部单位网络能源公司改革重组工作,制定整合方案并修订完善,2025年将具体实施。公司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工作部署,持续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66项重点改革任务完成率超80%。2024年,公司积极开展管理提升行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完成新OA系统升级和SAP-ERP系统优化,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公司以强化人员复用为目标,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完成前期调研和方案论证。2024年,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在构建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显著成效,难以支撑产业突破性发展;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未达预期,在新业务领域布局成果尚不显著;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大力加强,懂经营、能成事的干部及行业领军人才紧缺,年轻干部培养不足;四是在亏损企业治理上收效不足,电子装备公司、通信科技公司未能达到减亏扭亏目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