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星源卓镁
- 企业英文名: NINGBO SINYUAN ZM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邱卓雄,陆满芬
- 上市代码: 301398.SZ
- 注册资本: 8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12-15
- 大股东: 宁波源星雄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0.41%
- 董秘: 王建波
- 董秘电话: 0574-86910030
- 所属行业: 金属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书彦、谭冉冉、潘鹏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璎珞河路139号1幢1号、2幢1号
- 概念板块: 汽车零部件 浙江板块 专精特新 养老金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低空经济 飞行汽车(eVTOL) 无人驾驶 汽车一体化压铸 特斯拉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3-07-16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206750382896C
- 法定代表人: 邱卓雄
- 董事长: 邱卓雄
- 电话: 0574-86910030
- 传真: 0574-86910030
- 企业官网: www.sinyuanzm.com
- 企业邮箱: xingyuan@sinyuanzm.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璎珞河路139号1幢1号、2幢1号
- 邮编: 315800
- 主营业务: 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及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新材料技术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模具制造;模具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有色金属铸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已通过宁波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资质认定和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资质认定。企业专业从事镁合金、铝合金压铸件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我们的服务内容涵盖从产品优化设计,模具制造,高压铸造,半固态铸造,CNC精加工,产品表面涂装和装配等。公司致力于镁合金压铸件在车身结构件,内饰件等方面的轻量化的应用和推广,如车灯散热架、座椅扶手骨架、副仪表板骨架、转向器支架、车载显示屏背板等产品,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镁合金压铸解决方案。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及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现有主要压铸产品包括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汽车中控台零部件、汽车座椅零部件、汽车车灯零部件、高清洁度自动驾驶模组零部件等汽车类压铸件及电动自行车功能件及结构件、园林机械零配件等非汽车类压铸件。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宝马、奥迪、保时捷、智己、蔚来、长城、奇瑞、极氪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汽车车型。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品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按照类别划分收入及占比情况如下:注:表中占比指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二)主要经营模式1、公司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并结合原材料、辅料等市场价格波动安排采购。公司采购部负责采购原材料、辅料、设备等物资以及外协服务。其中,原材料、五金配件等常规物料由于供应商资源充足,可以相对准确地保证交货期,通常于申购单通过审核后执行采购;成型刀、模架、定制类气缸等非标物料以及外协服务采购由于需要供应商与公司进行技术沟通,结合沟通情况以及产品需用时间综合考量物料交货期后提前执行采购。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管理、评估和监控。由采购部提出候选供应商名单,并召集品质部、研发部、模具部组成评审小组,针对潜在供应商的质保能力、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估计价格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进入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一般情况下,公司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优先选取货源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发货及时的企业长期合作。2、公司的生产模式公司采取订单驱动生产为主、提前备货为辅的生产模式。在订单驱动生产模式下,市场部负责接收客户订单、根据订单评审意见与客户沟通、跟踪客户订单执行及发货情况。生产中心负责根据交货期及公司现有产能情况对订单进行评审并制定生产计划。另一方面,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公司部分客户订单存在少批量、多批次的特点,部分客户发货时间需求较为紧急,公司生产中心结合当月产能需求情况适时安排符合上述特征的产品提前生产备货,提升公司产能利用率,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公司存在少量外协加工,主要是模具材料热处理工序以及部分压铸产品的氧化、抛光、喷漆等表面处理工序。模具材料热处理是将材料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湿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提升压铸产品的耐腐蚀度或美观度,主要是基于客户特殊需求而对产品进行的处理。公司因自身场地、设备及人员限制,基于投入产出最大化的原则将模具材料热处理以及压铸产品的氧化、抛光、喷漆等表面处理工序委托专业的外协厂商进行。3、公司的销售模式公司产品均为定制化产品,根据定制生产的特点,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市场推广、产品报价、技术交流、供应商审核等环节获取客户的订单。市场推广环节,公司主要通过针对性营销、行业展会、客户口碑推广、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由于镁合金的应用仍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过渡阶段,因此通过针对性营销从供给角度推动镁合金对目前主要金属材料钢材、铝合金在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替代应用是公司目前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公司聘请海外行业资深销售顾问,在北美、欧洲等镁合金应用较为领先的国家或地区,向当地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推荐公司,并以此获取客户资源和项目机会。产品报价环节,公司市场部负责确定客户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客户沟通。通常情况下,市场部接收产品设计需求、预计年产量规模、发货方式等报价信息,协同研发部对客户的产品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以此为基础由研发部、模具部、采购部分别核算产品生产成本、模具成本、外协采购成本(如有),市场部汇总上述信息后结合市场竞争环境制作报价单向客户报价。技术交流阶段,公司相关各部门在充分理解产品需求的基础上与客户进行深度交流,拟定产品结构设计方案,优化生产工艺路线,降低客户采购成本,进而增加公司获取业务机会的概率。供应商审核环节,公司通常需要通过客户对其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设备能力、质量控制水准等多方面的严格评审,达到允入标准后方能进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录。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及关键影响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三)公司产能情况公司产品的主要生产工序包括压铸成型、后道处理、精加工、表面处理及检验包装等,其中压铸成型及精加工为公司最主要的生产工序。2024年度公司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具体:全年承接23个新项目,覆盖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等领域,项目数量与规模同步增长;营收增长方面: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提升16.01%,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汽车显示系统零部件及中控台零部件三大品类增速尤为突出,显著高于整体水平;产能优化方面:随着新项目订单逐步放量,公司产能利用率进入稳步爬升周期,规模化效应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产能利用率将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报告期内境内/境外业务销售模式均为直接销售。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2024年,汽车行业呈现出多维度的显著变化与发展,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下加速重构,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明显,轻量化、智能化零部件及服务生态成为增长主航道。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虽面临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动能减弱的大环境,但中国汽车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活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行业亮点。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告始终坚守技术驱动与品质至上的理念,围绕核心产品与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流程,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公司生产经营取得了稳健快速的发展势头,构建起了持续向好的发展局面。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860.44万元,较上年增长1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33.11万元,较上年增长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7,401.61万元,较上年增长10.35%,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2024年,公司重点开展的工作情况如下:(1)募投结项,加快产能释放再启增长新引擎随着公司高强镁合金精密压铸件生产项目的顺利收官,公司IPO募投项目顺利结项,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产能方面,全新的压铸生产车间采购来自伊之密、JSW、海天等知名品牌压铸设备,引入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有效满足了客户对高品质镁合金精密铸件的需求。公司将依托此次募投结项带来的产能红利,不断开拓新市场,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2)汽车零部件为基,多领域创新绘就发展新蓝图2024年,公司以汽车零部件为核心,聚焦镁合金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开启多维度创新发展之路。以车载显示器背板为例,公司与电子设备厂商协同开发的车载镁合金显示器背板,通过优化材料方案与铸造工艺,解决了传统金属材料和注塑件在散热效率与轻量化之间技术难点,成功实现产品表面光滑度、结构精度与能耗优化的突破。此外,公司积极拓展业务边界,将镁合金材料优势延伸至电动自行车、园林工具、低空等领域。公司将持续以汽车零部件为根基,不断深化多领域创新,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镁合金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多个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核心力量。(3)锚定东南亚,开启汽车零部件多元发展新篇章目前,东南亚地区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当地车企不断扩张产能,且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力度持续加大。这一市场态势对轻量化、高性能的汽车零部件需求极为迫切,而镁合金汽车零部件恰好具备低密度、高比强度、良好的减震降噪性能等优势,能够较好地契合当地车企在提升车辆性能、降低能耗方面的诉求。公司充分利用泰国的政策优惠和劳动力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同步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高压、半固态成型技术,实现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高效化生产,满足东南亚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4)深化核心协同设计,迈向Tier1供应商新征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零部件整零关系从链式向协同共生方向转变,一、二级供应商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汽车供应链呈现逐渐收敛态势,主机厂直接参与Tier2及以下供应商的直接沟通,缩短了信息传导路径。报告期内,公司以多家主机厂对镁合金新能源动力总成壳体需求为契机,通过整合先发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不断优化设计成果。以精准的市场洞察和前沿的技术理念为指引,持续提升产品研发的创新性与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中树立新的标杆,开启企业发展的全新篇章。(5)精研半固态技术应用,竞逐行业领先新位次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公司与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镁合金半固态铸造工艺创新、材料性能优化等课题研究。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公司实现半固态技术在镁合金产品的表面光滑度、强度提升、耐腐蚀性增强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取得了进步,整体研发实力得到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