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杭氧股份
- 企业英文名: HANGZHOU OXYGEN PLANT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杭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430.SZ
- 注册资本: 98389.0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6-10
- 大股东: 杭州杭氧控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3.33%
- 董秘: 葛前进
- 董秘电话: 0571-85869069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吴广、汪倩羽
- 律师事务所: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相府路799号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标准普尔 MSCI中国 富时罗素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深成500 转债标的 氦气概念 工业气体 半导体概念 天然气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煤化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浙江
- 成立日期: 2002-12-18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725884202P
- 法定代表人: 韩一松
- 董事长: 郑伟
- 电话: 0571-85869000,0571-85869350,0571-85869069
- 传真: 0571-85373773
- 企业官网: www.hangyang.com
- 企业邮箱: geqianjin@hangyang.com
-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山北路592号弘元大厦
- 邮编: 310014
- 主营业务: 以气体产业为核心,以装备和工程业务为支撑,培育特种气体、新能源、技术服务等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生产和销售成套空气分离设备及部机、低温石化设备并提供EPC服务,生产和经营各类气体产品,并已拓展氢的制取、提纯、储运及加注、CCUS等新能源相关业务
- 经营范围: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具体范围详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通用机械、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制氧站工程施工,工矿配件、船舶及辅机制造、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范围详见外经贸部门批文),培训服务,自有房屋租赁,设备租赁,危险化学品经营(范围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定的经营范围为准)。
- 企业简介: 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杭氧)于1950年建厂,2010年上市(SZ.002430),是世界一流的空分设备和低温石化装备供应商、中国气体产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杭氧是中国第一台空分设备的制造者,已为国内各行业提供空分设备4000多套,6万及以上等级特大型空分产量和销量全球领先。神华宁煤十万等级空分设备被誉为“大国重器”,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乙烯冷箱等低温石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在全国及海外投资设立了61家专业气体公司,提供园区管网供气、管道气、大宗液体、瓶装气等服务。破解特种气体“卡脖子”难题,实现氖氦氪氙制取储运应用一体化,为国家半导体、光纤、航天、科研、医疗健康等关键行业提供安全用气解决方案。加快布局氢能、LNG、CCUS、节能储能、绿电等领域,投建了全国日加氢量最大规模的“氢电气”综合能源岛。杭氧将坚持以气体产业为核心,低温和分离技术为基础,推动长期价值创造,实现“共创低碳绿色社会,成为气体产业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目标。
- 商业规划: 1、公司主要业务和产品情况公司主要业务由设备工程业务及气体服务业务组成。公司生产和销售成套空气分离设备及部机、低温石化设备并提供EPC服务,生产和经营各类气体产品,并已拓展氢的制取、提纯、储运及加注、CCUS等新能源相关业务。公司生产的气体产品主要包括:氧、氮、氩、氖、氦、氪、氙、二氧化碳、氢气、医疗气、电子大宗气、电子特气、高纯气、混合气等。空气分离设备及各类气体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冶金、电子、化工、环保、航天航空、科学研究、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2、公司业务的经营模式设备与工程业务主要经营模式是设计、生产并销售成套空分设备、石化设备及其它相关设备,并为相关的设备提供工程设计和总包服务。气体服务业务主要的经营模式包括管道供气、零售供气及无人值守现场制气。管道供气指与客户签订长期供气合同,采用管道供气方式为一定区域内用户供气,其合作模式为新建、收购空分设备并进行运营管理。零售供气业务包括液体产品的销售、小储宝及各类瓶装气的销售。无人值守现场制气介于管道供气和零售供气之间,为规模较小的现场制气。此外,公司可提供工业气体岛园区集中供气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可为电子半导体、航空航天、高端医疗、食品保鲜等领域提供特种气体。新兴能源业务方面,积极布局氢能、储能及CCUS等未来能源。公司持续拓展氢气制加储运一体化项目,拥有成熟的氢气提纯技术储备,具备氢液化全流程技术设计能力,并加快寻求氢业务相关项目的落地。3、公司的行业地位及发展特点公司在技术上引领着国内空分设备行业的发展,国内空分设备、乙烯冷箱等低温石化产品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领先。公司凭借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空分行业的竞争格局,在特大型空分设备方面,公司100000Nm³/h以上等级特大型空分成套装置再次刷新关键设备国产化记录。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坚定加大研发力度,持续完善优化,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提升整体性能,实现了成套装置和关键部机的精品化。公司在深冷技术的横向拓展应用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利用分离技术优势,在石化分离冷箱方面不断取得进步,竞争力显著提升,乙烯冷箱等装置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居行业首位。公司以设备制造能力为支撑,着力气体产业发展,完成了从单一设备制造企业到工业气体服务型企业的转型,通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气体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气体运营管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在气体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1、概述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环境,公司围绕“创建气体产业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强基固本”为首要任务,聚焦管理变革、落实稳链强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公司持续深耕主业,发力新兴领域,在业务开拓、气体发展、关键装备国产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成果、重点工作推进及完成情况如下:(一)经营成果概述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16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设备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7.22%,气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00亿元,同比下降1.15%。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2亿元,同比下降24.15%。报告期内,因受宏观经济、液体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设备制造业务的毛利率为27.71%,同比下降2.14%,气体业务毛利率16.17%,同比下降2.52%。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4.4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情况较好,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2.4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减少了2.17亿元,同比下降8.82%。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40.70亿元,负债总额136.8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91.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6.84%,资产负债率仍维持在合理水平。(二)重点工作推进及完成情况1、落实管理变革,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组织优化与发展。公司将业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国企改革措施相融合,就战略、组织、流程、数字化、人才、绩效等方面进行全局性诊断,开启卓越运营管理变革及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全新的组织架构,部门间沟通壁垒减少,组织运行效率提高,事业部制改革和项目化管理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同时,公司启动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及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谋划建立健全数字化管理体系,为打造未来流程型组织夯实基础。2、紧盯行业动态,保持市场优势,筑稳业绩增长底盘。报告期内,行业情况多变,公司紧密跟踪市场动态变化,努力克服外部影响因素,竭力保持自身在设备销售市场的重要优势。公司空分石化设备全年累计订货额55.12亿元,签订大中型空分设备22套,其中6万以上特大型空分12套。外贸合同额达9.33亿元,占比近17%,其中墨西哥5万Nm³/h空分项目主要设备均采用杭氧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石化装备合同额创历史新高,达8.41亿元,乙烯冷箱、液氮洗冷箱、CO深冷分离装置及烷烃脱氢装置依旧延续国内市占率领先地位。3、立足市场前端,拓展气体业务增量,稳步推进气体产业链布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气体板块危中求机,各业务单元全力拼抢市场,积极寻找优质客户,填补气体产业投资版图空白。报告期内,公司全年新签气体投资项目6个,新增投产项目总制氧量约65万Nm³/h。进军气体市场20余年,杭氧自有产权空分装置累计达88套,累计总制氧量350万Nm³/h。公司加速拓展气体零售业务,全年销售液体282万吨。在满足钢铁等传统行业用气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发电子气、医疗气、新能源气体、高纯气体等,不断拓展气体应用领域。公司管道电子级氢气和氦气销量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88.31%和92.87%。公司全年销售医用氧4.5万吨,首套医用现场制气项目投运。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新兴业务领域,钢包纯氧燃烧、有色铜纯氧熔炼、液氮速冻、绿色甲醇合成方面实现气体应用新技术突破。DIOC有条不紊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气体运行可靠性大幅提升。4、聚集双碳目标,攻克绿色低碳新技术,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氢能源相关装备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公司氢能“制-取-加-用”全产业链能力得到海内外认可,山西省“氢-电-气”综合能源岛项目投产成功,氢气零售业务取得了新突破,浙江省首个液氢关键装备制造基地落地开建。公司开发了与储能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节能空分流程和设备,在中煤陕西能源3套8.5万Nm³/h空分上实现全球首次应用,建设了2个储能领域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台位,储能及成套装备技术团队完成临安制造基地建设2.6MW固体蓄热储能供蒸汽项目,与大连海事大学签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关键材料技术研发。能量综合利用团队负责的滨海港LNG冷能交换中心完成项目建设工作。5、强化产研融合,深化技术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石。报告期内,公司新授权专利75项,申请知识产权106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授权专利605项,其中发明专利170项。公司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注重产学研结合,围绕能源环保、医用与实验室气体应用、技术服务与科研项目申报等内容,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开放融通的创新联合体,聚焦产业、企业实际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有力推动了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产出,公司成套空分技术水平获得提升,部机国产替代工作得到加强,创新创业机制成效显著。低温储能技术耦合空分装置的变负荷生产能力实现全球首次应用;《承托式滑动型径向流纯化装置》获评国际首台套,在特大型空分中全面推广并出口海外;宝丰能源内蒙古11万Nm³/h空分装置应用了杭氧自研的高低压一体板式换热器、直径1.6米的大口径分子筛切换三杆阀、创新的空分精馏塔设计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质量的自研技术和成果,创造了国产化率和国产化水平的最高记录。6、贯彻系统思维,引入市场化原则,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创效。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高端装备产业体系。杭氧透平六万中压氮压机首台套现场开车一次成功;杭氧泵阀液氢液氦阀门订单额创历史新高;杭氧容器100m3卧式液氢贮槽顺利发运;杭氧压缩机研制的超高压液驱压缩机顺利开车运行;江氧首套实现液氦罐量产,无损存贮时间已超80天;专精特新子公司的迷宫式压缩机、液氦罐箱、立卧合一低气压环境模拟装置容器系统等产品分获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创新大赛金奖、银奖。7、实施稳链强链,强化项目管控,全面加强合规治理。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扩大优质供方、重要节点追踪、合同违约控制、增设延迟交货罚款条款、落实国产替代方案等措施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同时,推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海外市场二方审核,继续推行精品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公司以合规管理为核心,构建“大风控”体系,统筹法律事务、合规管控、风险防控三位一体建设,加强自身合法合规治理。8、实施精益管理,优化ESG体系,推动提升公司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深入推进项目化管理和智能制造,实施“数据基础保障”、“气体运营可视化平台”、“能源信息管控平台”、“气体智能工厂”等项目。持续优化ESG管理,在价值梳理、合规风控、海外信息发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完善优化信息化管理,SAP-ERP等系统和信息化平台的深入应用,有效提升管控效率。优化完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动态分析管理;加强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子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统筹基地综合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9、注重聚才育能,完善激励机制,构筑人才发展高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宽招聘渠道,通过校园招聘、市场化选聘、内部自荐竞聘等方式,引进业内优秀人才,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立四大培训体系,多措并举开展人才培训,覆盖公司全体员工,大力推动企业技能水平提升及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管理团队与核心骨干的积极性,强化核心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同盟。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