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材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ino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080.SZ
- 注册资本: 167812.358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6-11-20
- 大股东: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0.24%
- 董秘: 何思成
- 董秘电话: 010-88437909
- 所属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郝国敏、杜娟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南京江宁科学园彤天路99号
- 概念板块: 玻璃玻纤 江苏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养老金 MSCI中国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成500 中字头 氢能源 央企改革 5G概念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燃料电池 智能穿戴 风能 长江三角 锂电池 新材料 节能环保 新能源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1-12-2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710929279P
- 法定代表人: 黄再满
- 董事长: 黄再满
- 电话: 010-88437909
- 传真: 010-88437712
- 企业官网: www.sinomatech.com
- 企业邮箱: sinoma@sinomatech.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7号楼12层
- 邮编: 100097
- 主营业务: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以“做强叶片、做优玻纤、做大锂膜”的产业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 经营范围: 建设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新材料技术研发,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隔热和隔音材料销售;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对外承包工程;特种设备销售;有色金属合金销售;机械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工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自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由原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于2001年12月28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设立的股份制企业。2006年11月20日,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两材重组”后,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承继了原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和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三个科研院所五十多年的核心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拥有完整的非金属矿物材料、玻璃纤维、纤维复合材料技术产业链,是我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领域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与销售、技术装备集成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产品紧扣新能源、航空航天、节能减排等应用领域。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游市场需求结构深度调整、行业投资热情不减等多重压力,泰山玻纤充分发挥产品种类多、质量好的比较竞争优势,全年共销售玻璃纤维及制品13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销率达104.6%,库存较上年同期下降33.3%。受价格下降影响,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7.4亿元,同比下降7.6%,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下降63.3%。细分产品产销量、库存等经营性指标及同比变动情况如下:生产方面,泰山玻纤全年共产出玻璃纤维及制品130万吨。坚持效益优先,优结构,提效能。面对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强化产销协同优化产品结构,基于品种丰富、结构调整灵活优势,高质量完成多次窑炉转产,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高效匹配;有效开展“原料精细管理、窑炉操作优化、生产预警机制细化、漏板状态改善”等工作,通过多维度指标对标,强化关键指标管控,生产系统全员劳动效率同比提升,全年同口径降本2.24亿元,废丝综合利用率连续3年达100%;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年综合A级品率98%,保障产品品质。报告期内,太原基地按计划推进建设,一期(15万吨)于2025年2月点火投产,将为2025年带来增量产能。销售方面,积极抢抓增长市场机遇,深耕优势产品需求,全力复价、稳价、增量。全年热塑、风电、外销市场等核心利润板块销量增速亮眼,占比全面提升。报告期内,聚焦高端市场,持续推动高附加值产品量产、扩产。扁平纤维销量同比增长88%;LFT纱销量同比增长27%,市占率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完善并拓展北美、欧洲直销网络,海外收入占比提升1.8%;低介电系列产品市场已初具规模;开辟发展建材玻纤新赛道,成为行业首家具有地面、墙体、屋顶等建筑全场景用建材玻纤及制品制造能力的企业。技术研发方面,培育研发创新成果,加快推进战新产业布局。泰山玻纤成为世界第三家、国内第一家第二代低介电产品批量供货的专用供应商;低膨胀纤维试制出多款低膨胀布,已通过客户验证;建成二条低介电玻纤生产线,截至目前拥有四条低介电玻纤生产线;完成高模窑炉冷修改造并点火投产;攻坚解决“卡脖子”原料替代,浸润剂自产率达67%以上;“超低介电玻璃纤维产业化攻关”成功揭榜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特纤平台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百大工程”。(二)风电叶片1、主要业务概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叶片是专业的风电叶片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提供商,其产品下游客户为风电机组整机商,终端用户为风电场开发商。作为国内风电叶片行业领军企业,中材叶片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在国内位居行业前列,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拥有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风电叶片设计和技术服务,目前拥有31-147米全系列超过150款产品型号,覆盖陆上和海上各种不同风况1.0MW-20MW+机组平台,适用于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海上等不同运行环境;拥有江苏阜宁、江西萍乡、江苏连云港等13个国内生产基地及1个位于巴西的国外生产基地,产品覆盖中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智利、巴西等46个国家。2、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风电叶片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材料、BALSA/PET/PVC等夹芯材料和环氧树脂类基体材料等。中材叶片面对后平价时代风电行业新形势,促进实现产销一体化,生产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对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采取招标采购方式,实现综合评标,确保所选供应商在性能、品质、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综合实力最优;充分利用信息化采购平台,拓源供应商,进一步提高原材料采购的议价能力,促进公司物资采购工作的协调和统一。(2)销售模式风电叶片下游客户为风电机组整机商,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在销售方面重点维护大客户,同时大力开拓新市场及国际客户,深度挖掘战略客户需求,持续优化客户管理机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3、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中材叶片通过客户战略巩固市场地位,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竞争力,优化国内产能并加速海外布局,同时强化管理效率和数智化能力,构建了“技术+产能+市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全年销售风电叶片24GW,同比增长10.9%,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实现风电叶片产品销售收入85.7亿元,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收入同比有所下滑。生产经营方面,中材叶片全年产出24GW,产销平衡;持续推进供应链降本,推行精益管理举措有效落地,百米级产品效率提升,生产周期同比缩短44%,单模产出能力增长76%,在产品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实现了成本的有效降低;以客户为中心建立CRM系统,实现销售全流程线上管控,优化可视化运营平台;坚持大客户战略,深化国央企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客户,自研适配海外高性能机组需求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增量。产能布局方面,优化国内产能,进一步提升连云港、酒泉、榆林等基地生产能力,保障西北及沿海地区产能供给;加速推动海外布局,巴西基地稳定运营,实现产品批量交付,积极开展全球风电重点区域调研,推进海外第二基地规划。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技术创新促进发展。首支全球最长风电叶片GW147于7月在阳江基地成功下线,在叶片设计、制造及检测认证方面实现新突破;开展可回收叶片、热塑性叶片等技术研究,可回收环氧树脂风电叶片已成功下线并通过静力测试验证;持续推进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研发,风电叶片研发设计仿真平台上线运行,完成多款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开发及小批量验证,持续攻克叶片大面自动辊涂等技术难题;SI122百米级海上大型叶片产线主成型周期突破48小时,率先在行业内突破120米级制造效率瓶颈;面向“沙戈荒”需求,凭借完全独立自主设计能力,SI108系列叶片获“CCE-JEC”优秀创新产品奖,产品需求旺盛,为2025年订单提供有力支撑。(三)锂电池隔膜1、主营业务概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已在山东滕州、湖南常德、湖南宁乡、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西萍乡、江苏南京、四川宜宾布局了生产基地,并积极推进海外工厂布局,覆盖了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客户市场;拥有国际先进的湿法隔膜制造装备以及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4-12μm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产品,与国内、国际锂电池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2、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报告期内,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材锂膜合计销售锂电池隔膜19亿平米,同比实现增长9.4%。生产经营方面,中材锂膜聚焦战略客户,推进新客户开发,全力增量拓量,改善产品结构。报告期内,中材锂膜涂覆销量同比提升30.4%,占比同比提升6%;通过推进公司级改善专项项目,促进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成本降低,报告期内,获评CATL年度供应商质量卓越奖,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全面推行成本管控新模式,推动全要素、全过程降本增效,基膜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11.3%。技术研发方面,中材锂膜加快新品开发布局,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报告期内,中材锂膜超薄超高强度5μm基膜实现量产;建成芳纶示范线,填补国内对位芳纶涂覆隔膜空白;建成投产4*100米湿法双向同步拉伸生产线及高速大幅宽国产双面涂覆生产线;完成半固态锂电池隔膜配方开发及上机试验;完成低温热关断涂层隔膜、低透气高耐热涂覆隔膜样品开发并通过客户测试。(四)其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储氢气瓶产业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共销售储氢气瓶共1.2万只,市占率和公告数持续保持国内第一。70MPaIII型140L大容积储氢瓶成功装备我国首款氢动力列车,70MPaIV型储氢瓶生产线实现量产。南玻有限、北玻有限、苏非有限作为公司创新孵化平台,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瞄准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特色主导业务。建成三元高硅氧一步法生产线,实现关键材料进口替代;多项复合材料产品助力“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布局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高强玻璃纤维、航空精细织物实现无人直升机应用,翼梢小翼、雷达罩实现无人机装机。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