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材国际
  • 企业英文名: Sinom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970.SH
  • 注册资本: 264202.176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5-04-12
  • 大股东: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0.97%
  • 董秘: 曾暄
  • 董秘电话: 010-64399502
  • 所属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范鹏飞、谭志东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临淮街32号
  • 概念板块: 工程建设 江苏板块 中特估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中字头 央企改革 一带一路 国企改革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01-12-2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000710929340E
  • 法定代表人: 印志松
  • 董事长: 印志松
  • 电话: 010-64399502,010-64399501
  • 传真: 010-64399500
  • 企业官网: www.sinoma.com.cn
  • 企业邮箱: 600970@sinoma.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北路16号中材国际大厦
  • 邮编: 100102
  • 主营业务: 工程技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生产运营服务,其他业务
  • 经营范围: 非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的研究、开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建设安装、工程总承包;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工程勘测、监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制造及以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承包境外建材行业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承包上述境外工程的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进出口业务;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建材行业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房产租赁;国内贸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也是国际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市场少数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提供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土建安装、矿山服务、生产运维等“一站式”系统集成服务。2021年,公司完成了中国建材集团水泥矿山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内的资产整合,创造了本业务规模最大的A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巩固了水泥工程全球第一的地位。在境内,我们相继研发、建设了我国首条日产1000吨到全球最大的日产14000吨系列生产线,承接了国内90%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设计或建设,实现了关键设备从成套进口、全面国产化到整线出口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境外,我们坚持“全球化、属地化、多元化”定位,累计在84个国家建设了286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SINOMA”品牌成为国际建材工程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未来,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绿色智能的推动者和全球发展的建设者三大定位,持续为国家绿色发展、行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支撑,为全球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价值。
  • 发展进程: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系于2001年11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企改(2001)1218号文批准,由中国非金属材料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南京彤天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恒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联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6年12月14日获得变更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上半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目标,克服内需不足、外需不稳、小币种汇率波动等风险挑战,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各项经营指标承压提质,整体经营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受境内市场整体下行影响,公司新签合同额370.90亿元,同比下滑9%,其中,境外新签合同额234.62亿元,同比增长9%,境内新签合同额136.28亿元,同比下降28%。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有效结转合同额592.44亿元,较上期增长6.89%,为未来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95亿元,同比增长1.68%;综合毛利率19.39%,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85亿元,同比改善18.25亿元。公司坚持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一)主业优势地位持续巩固,业务结构转型提质增速公司充分发挥工程、装备、运维全产业链业务优势和“SINOMA”品牌价值,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构建“产品+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加快从工程服务商向全生命周期系统服务商转型。工程服务稳步推进。公司积极把握全球新建及存量水泥生产线绿色低碳、数字智能技改升级需求,凭借SINOMA全球品牌效应和深厚客户基础,积极攻坚高端市场,上半年新签工程服务合同额241.46亿元,同比减少18%,其中,新签境外工程服务合同197.26亿元,同比增长4%,成功获取捷克、沙特、菲律宾、伊拉克等15条水泥整线项目;境内市场受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大面积亏损影响,新签合同44.21亿元,同比减少58%。坚定践行“价本利”理念,深化内部协同,持续提升运营效率,上半年工程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20.99亿元,同比增长4.82%;毛利率15.54%,同比增长0.62个百分点。上半年13个项目点火投产,成功获取PAC证书13项、FAC证书8项。装备制造深化融合。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和“专业服务”双轮驱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装备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全力打造高端装备研发平台和全球领先的装备产业高地。装备集团全面实施一体化运营,立磨、辊压机、自动化、环保、热工五大业务整合加速推进,合肥装备智造产业园全面投产,工程与装备业务协同机制成效明显。上半年新签装备合同额33.44亿元,同比减少15%,其中,境外合同额12.41亿元,同比增长58%;境内受水泥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新签21.03亿元,同比减少33%。报告期内,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16亿元,同比减少23.07%,毛利率23.25%,同比减少0.51个百分点。公司具有研发制造能力的十类核心主机装备自给率超过60%,立磨、辊压机、篦冷机、预热器等拳头产品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积极推进“两外”拓展,装备境外业务收入占装备收入比重提升至32%,装备外行业收入占装备收入比重提升至49%,高压辊磨机成功应用于铁矿石干法制粉项目,篦冷机首次进入氧化锌行业,输送机销往锂业、煤矸石等行业。生产运营提质增速。全面对接客户全生命周期生产需求,加速工程向服务转型,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新签生产运营服务合同额88.97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新签矿山运维合同额55.27亿元,同比增长47%;新签水泥和其他运维合同额33.70亿元,同比增长32%。报告期内,生产运营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6.73亿元,同比增长22.22%,毛利率21.93%,同比增长3.18个百分点;其中,矿山运维实现营业收入35.95亿元,同比增长27.88%,毛利率16.59%,同比增长3.38个百分点;水泥及其他运维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0.78亿元,同比增长13.54%,毛利率31.19%,同比增长3.92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在执行矿山运维服务项目348个,其中境外项目6个;报告期完成供矿量3.06亿吨,同比增长9%,水泥供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在执行水泥运维服务生产线62条,年提供产能超过1亿吨。(二)绿色低碳智能持续升级,全球属地布局稳步落地绿色低碳转型成果丰硕。强化碳捕集利用、氢能助燃、低碳烧成等前沿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以多样化应用场景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应用示范。成功签约欧盟减碳重点项目海德堡捷克熟料线,全球首条90%替代燃料生产线波兰拉豪项目顺利点火,青州中联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关键指标成功达标,自主研发的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流程再造技术荣获WCA气候行动技术与工程奖。绿色矿山建设平稳推进,公司所属中材矿山累计建成155座绿色矿山,在25个项目投入运营229辆新能源矿车。公司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替代燃料业务有序推动,累计服务30条生产线替代燃料系统供料,完成替代燃料销售近20万吨,实现碳减排超37万吨。数字智能产业升级推广。全力推动数字化战略落地执行,打造数字中材国际建设服务商和工业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围绕产业链布局数智链,构建研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程数字化、装备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的数字化系统能力和全周期产品序列。成功构建“全覆盖”智能工厂产品体系和整体解决方案,智能矿山一体化平台在安阳中联、古浪祁连山等项目积极推广,洛阳黄河同力实现矿山全方位智能化管理,禹州成磊矿山无人化铲运项目通过河南省省级智能化矿山建设验收。报告期内,完成了韶峰南方、宜城南方、滁州中联、平邑中联、兴浦南方等8个智能工厂项目,工厂生产稳定性提升10%以上。全球属地经营步伐加快。发挥全产业链以及属地核心优势,扎实推进属地深耕细作,立足尼日利亚、埃及、伊拉克、泰国、赞比亚、印尼等重点国别,强化产业协同和平台赋能,推动属地经营实现稳健增长。实现境外收入93.53亿元,同比增长15.23%;境外业务毛利率22.61%,同比增长3.65个百分点,公司国际化指数42.32%,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增资参股中材水泥,打造基础建材联合出海共同体,突尼斯水泥并购项目完成股份购买协议签约。注重属地本土化人才建设和文化融合,外籍长期雇员近2000名,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三)科技创新动力持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深入践行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公司向价值链更高端跃升。持续维持高研发投入,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7.24亿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获得建筑材料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1项。强化知识产权成果管理,上半年申请发明专利177件,其中国际专利11件,取得国际专利授权13件。在执行标准项目93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8项。强化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布局,科技部国合项目“新型低碳水泥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装备联合研发”完成中试生产,实现石灰石用量降低25%,烧成热耗降低28%,碳排放强度降低26%。城市多源污泥资源转化集成技术装备在中材安徽水泥实现示范应用,低成本烟气治理超低排放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锂矿焙烧、锰渣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实现外行业应用。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完成5条示范线布局,自主研发的替代燃料计量仓在11条生产线实现应用。加大科研创新激励力度,强化联合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公司实施科研投入和授权专利专项考核,对获得政府及集团资金支持的科研开发类项目投入给与特别考核激励,对重点研发项目实施团队给予专项激励奖励,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公司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古巴拉斯维亚斯中央大学等就水泥新材料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开展持续研究,致力打造全球创新共同体。成功召开中材国际第二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深度探讨建材行业数字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的新趋势、新挑战、新路径,为全球建材行业绿色智能领域同仁增加交流、增进互信、增强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充分展示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新成果,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四)深化改革活力持续释放,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统筹推进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市值管理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改革深化提升、创建一流和价值创造、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专项行动,不断推动公司内在价值塑造与潜力提升,为公司“效益提升、价值创造”持续注入新动能。获评国资委“双百”考核优秀企业,入选国资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装备集团获评“科改”专项考核优秀企业,3家所属企业成功获评建材行业管理创新型企业,获得3项建材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中长期激励覆盖全级次企业共2468人,覆盖面占比16%,激发公司长期发展活力。(五)防控风险举措持续加码,护航公司发展行稳致远完善重大风险预警机制,聚焦战略规划落地、境外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完成境外属地化公司风险排查,实现内控体系全覆盖。不断完善事前预防为主、事中控制有效、事后处理规范的法律合规风险防范机制和“大合规”管理体系,通过ISO37301合规认证年度审核。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大力推广全方位全流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具,试点运行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红黄牌制度,加强员工身心健康管理,创建一流安全管理文化。(六)践行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促进价值共享生态建设在坚持稳健经营、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工作,始终秉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回馈社会,实现与客户、供应商、员工、股东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持续深化拓展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长期合作,构建战略合作生态圈,获评中证AAA评级、MSCI的BB评级。报告期,公司制定发布“1324”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一个核心、三个价值、二条主线、四个目标以及公司ESG重点关注的十大领域,制定十大领域重点任务和关键目标,助力ESG治理能力和绩效水平的持续提升。公司积极回报股东,强化主动型投资者关系管理,为股东创造卓越、稳定的价值回报,上市以来向股东派发现金分红超过63亿元。2024年首次发布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进一步提高现金分红比,为“稳市场、强信心”贡献力量。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1,082,389,012 40.97%
2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412,123,292 15.60%
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104,026,856 3.94%
4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45,245,186 1.71%
5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一组合 44,335,678 1.68%
6 王琴英 36,555,118 1.38%
7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21,593,068 0.82%
8 刘玮巍 21,051,397 0.80%
9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 20,195,717 0.76%
10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9,220,260 0.73%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