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 企业全称: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 企业简称: 南大环境
  • 企业英文名: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Design,Co.,Ltd.Nanjing University
  • 实际控制人: 南京大学
  • 上市代码: 300864.SZ
  • 注册资本: 15648.866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8-24
  • 大股东: 南京大学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9.72%
  • 董秘: 李良
  • 董秘电话: 025-83685680
  • 所属行业: 商务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陆德忠、王静
  • 律师事务所: 江苏泰和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南京市六合区科创大道9号A6栋5层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江苏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土壤修复 碳交易 高送转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苏
  • 成立日期: 2012-08-03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116598034087A
  • 法定代表人: 张以飞
  • 董事长: 吴俊锋
  • 电话: 025-83685680
  • 传真: 025-83682796
  • 企业官网: www.njuae.cn
  • 企业邮箱: dmb@njuae.cn
  • 办公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16号科学楼9楼
  • 邮编: 210008
  • 主营业务: 环境调查与鉴定,环境研究、咨询与设计,环境系统集成,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 经营范围: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咨询、工程总承包与运营;企业管理与咨询;环保设备生产和销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境检测;环境规划与设计;环境政策咨询及培训;水利规划、设计与咨询;安全管理咨询与技术服务;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危害特性鉴别。(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智能仪器仪表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南京大学是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和科研中心,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
    自197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以来,我校环境学科在培育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还一直坚持为国家、地方的重大环境需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2年,为进一步完善我校环境学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服务社会”的一体化平台体系,根据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高校产业转型的相关要求,我校整合相关资源组建了综合性甲级环境科研、规划和咨询服务机构——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年升级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以下简称集团)。
    集团构建了以工程技术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为创新内核,各专业院所为业务中枢,十余个驻外分院、分子公司为服务终端的高效能组织体系。
    “学府智慧、绿动未来”。
    依托于百年名校和一流学科背景,集团科研人员围绕政策标准、环境模拟、污染防控三大重点方向,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在科研工作的基础上,集团在政府智库、调查鉴定、规划设计、环评咨询、监理核查、教育培训、孵化投资、产学研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方面,与各级政府、各类开发区、百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数千家客户提供了高品质的环境服务,获得了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此外,集团还承担了南京大学环境行业校友会秘书处的职能,致力于为海内外从事环境保护相关领域工作的校友提供服务。
    “责任、诚信、公益、创新”。
    作为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集团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人才理念和“求实、求是、求精”的质量方针,长期坚持创新创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推动客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我国环境技术服务行业的新航程,培育了环保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新高地,探索了高校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 发展进程: 2010年6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试点通知》(环办[2010]87号),说明了环评单位必须和行政主管部门脱钩这一总体思路,并对改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改革范围为“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保系统事业单位”。2010年11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函[2010]1222号),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18家环保系统内环评单位列为最先一批试点单位,并对这些单位改革期间的资质管理进行了明确(尚不能完全达到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条件的,暂按试点单位原有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核发两年资质)。2011年1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资质申请有关问题的函》(环办函[2011]98号),通知试点单位按该函规定向环境保护部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机构名称变更为改制后新机构的材料。2011年9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下发《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体制改革第二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11号),通知规定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体制改革第二批试点不限于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机构,其他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也可自愿申请参加第二批试点。 2017年5月15日,环规院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以经天衡会计师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天衡专字[2017]01023号)审计的截至2017年3月31日净资产3,831.91万元为基础,按1.0644:1的比例折股3,600.00万股,超过注册资本的净资产余额231.91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公司于近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由公司名称“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变更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英文名称由“AcademyofEnvironmentalPlanningandDesign,Co.,Ltd.NanjingUniversity”变更为“AcademyofEnvironmentalPlanning&Design,Co.,Ltd.NanjingUniversity”。
  • 商业规划: 公司发源于底蕴深厚的南京大学,秉承“为领先的技术找到最适用的应用场景、为真实的需求提供最经济的解决方案”的价值理念,始终牢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使命,推动科技产业化,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环境健康精准诊疗综合体”。
    作为深入掌握环境污染物在水、气、土界面迁移转化规律的科技企业,公司瞄准客户的真实需求,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赋能,积极为客户提供“更科学、更精准、更务实、更经济”的“技术+产品”“装备+服务”的全过程解决方案,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核心技术引擎。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取得突出成绩,公司及子公司先后荣获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江苏省瞪羚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第四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等荣誉;当选长三角绿色发展专委会主任单位,荣获由第一财经联合开展的首届“未来20”中国A股上市公司成长力评选前20年度企业,为助推长三角绿色转型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主要业务1、环境调查与鉴定,是通过实地考察、取样检测、资料调研等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或检查,或者对环境污染危险特性、环境污染严重程度或修复情况进行判别、鉴定、评估或验收。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牵头单位,与江苏省环境评估中心共建的“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批准建设,继续担纲主力技术支撑单位,推动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
    深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研究和转化应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点保护候鸟栖息地智能化监测、评估与优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与南京大学共同开发的“基于环境DNA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生态完整性评估关键技术”荣获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环境能源领域)。
    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业务已拓展至广东、西藏等6省,相关成果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率先开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风险评估,省级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开展多个退役场地类新污染物调查评估。
    不断夯实“技术赋能、系统溯源,精准助力”的理念,发挥江苏省水环境治理与管网检测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和转化优势,积极推进分布式光纤等前沿技术在水污染溯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助力城镇排水提质增效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联合开发机载激光雷达、高清相机等遥感设备、数据库和技术,积极开展低空无人机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与蓝藻预警、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泄露远程监控、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2、环境研究、咨询与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方面的现存问题、演化规律或处理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系统性的规划计划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环境研究与规划、建设项目环评、环境工程设计及其他技术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为生态环境、住建和水利等部门开展了30余项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研究,为各级政府构建绿色发展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
    制定的国内首个涵盖实验室无机和有机废气污染控制的技术规范《实验室废气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455-2023),荣获江苏省质量强省优秀标准;制订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牧场建设标准;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国家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指南—石油化工》的研究编制。
    深耕厚做优势业务,承担20余项国家级、省级重要规划环评和多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环评;承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项目获得院士领衔专家团队高度认可并顺利获得批复;全方位技术支撑连云港、无锡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连云港、南通、盐城等地海洋类项目环评和达标尾水排海工程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涉海业务拓展取得显著成效。
    累计开展40余项无废城市、无废园区和无废工厂创建方案,助力安徽省首部“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获批实施,为江苏省化工行业首个企业“无废集团”建设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持续保持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为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及自然资源等管理部门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自主研发的“载体生物耦合池塘养殖尾水高效处理技术”在多个项目应用推广,开展了10余个渔业养殖项目规划,助推水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3、环境系统集成,是指按照客户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求,为之研发或选择针对性的工艺技术路线,并提供设备和控制系统集成服务,以及设计、建造、安装、调试等一项或多项服务,使该系统功能完整、性能优良、满足客户期望。
    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恩洁优环境获批建设“南京市空气与新污染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参与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典型排放源全过程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自主研发》,持续推进VOCs新污染物协同管控材料、工艺和装备的深入研究和应用;VOCs技术成果荣获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装备制造基地顺利投产,拥有自主品牌的RTO装备已在多个项目应用。
    深化与仁烁光能的战略合作,推进钙钛矿光伏产品与零碳污水处理厂的深度融合,已建立多个项目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固危废团队积极拓展危废减量化技术在医药、农化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累积形成多项技术成果,核心装备在珠三角、安徽和河南等地多个项目应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4、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者或地方政府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或能源环境管理的活动。
    报告期内,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环保行业的应用,开展了智能韧性低碳污水厂等课题的研发和应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环保产业,自主研发的“光储智柔”技术、智慧加药系统已形成良好的示范应用,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运维管理水平,大大降低运行费用。
    环保信息化研究团队持续创新“平台+专家”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全环境要素信息管控平台的运维体系建设能力,构建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动态管理平台、空气质量精准管控平台及环保设施E查软件,依托多源数据融合与AI算法,实现污染源排放清单全流程自动化编制、智能校验与动态更新,同步支撑精准溯源、减排路径仿真推演及环保设施公众参与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了环保管家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二)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客户主要分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以及各行业的工业企业。
    公司主要依赖服务口碑、技术实力拓展业务,在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开拓新业务机会,采用“区域深耕”和“集团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按项目制调动优质资源。
    为更好地实现业务的本地化,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度,公司按照区域和业务类别划分各业务部门的主要市场范围,既可以为当地和行业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又有助于更好地挖掘新客户和开拓新领域。
    对于政府、国有企业类客户,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客户的要求承接业务,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
    对于工业企业客户,通常在技术和方案解决方面有具体、特定的要求,客户会根据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服务能力等条件选择意向性机构进行接洽。
    2、生产服务模式公司资质齐全,具备成熟的环境服务业务链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服务方式以自主服务为主,同时对外采购部分设备、劳务、检测和施工服务。
    公司的业务主要采用定制化服务的模式,即根据项目招投标、商务洽谈等方式确定服务方案。
    3、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流程和制度。
    公司建立了数字化的供应商管理平台,选取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公司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并进行动态管理。
    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服务能力、价格水平等因素,选择一家或多家供应商作为该项目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对采购标的进行验收。
    4、盈利模式环境技术服务方面,公司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实际要求,在调阅公司相关领域的案例库和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掌握的专业技术,进行调查、检测、研究、评价、分析,最终提供相应的调查报告、评价报告、规划报告、研究报告以及咨询意见等成果,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获取有竞争力的盈利。
    环境系统集成方面,公司根据约定标准,利用公司研究开发的各类专利、专有技术或核心工艺及设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实现路径,节约系统投资、降低运行费用,给出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并能在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进行技术实现。
    凭借优质的项目管理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实现公司的持续盈利。
    以上两种盈利模式相互带动协同,大大增强了客户的黏性,保证了公司整体经营稳定有序,收入水平稳中有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
  • 2017年5月15日

    环规院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以经天衡会计师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天衡专字[2017]01023号)审计的截至2017年3月31日净资产3,831.91万元为基础,按1.0644:1的比例折股3,600.00万股,超过注册资本的净资产余额231.91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